酒类的包装设计上不仅需要新颖,更多的还要能将产品的优势、品牌价值以及品牌的文化得以体现,不仅能让消费者受到视觉上的冲击,更能够让消费者去体味一个企业的成长。
“ 人靠衣装佛靠金装”,“好的外表是比任何介绍信更好的推荐。”在高速发达的当今社会,产品品质与外包装同等重要,品质是产品的核心,外包装则是品质的辅助和延伸。是人们的第一直接印象。好的、深入人心的包装在第一时间能够吸引住顾客,能使消费者有将之收为囊中之物的欲望。
为更好地发掘优秀公司价值,弘扬价值投资文化是当代任何行业所要涉及到的问题,酒包装设计也不例外,现代科技的高度发展,使人具备了利用、改造、征服自然的巨大能力,现代科学
创造了高度发展的物质文明和无比丰富的物质产品,但也在某种程度上唤起了人性中的“恶”的一面,导致物欲横流、金钱至上,严重地压抑、扭曲、肢解着、吞噬着价值投资的本质。
现代科学技术和丰富多彩的生活客观上对精神造成压抑的势头有增无减,新时代的设计师应学会善于将科学与艺术结合,科学技术的实验主义、分析主义的方法大大拓展了设计师的视野,使其设计活动摆脱了手工业时代的封闭性和凝固性,一个重新建构语言符号范式的分析时代对形、色、线,对制作过程、对材料、结构,对创新与科学原理等的理解与尝试都建立在价值观为主线的大设计观的基础上。
作为服务与价值的产品包装设计元素,包装不仅创造了附加值,更重要的是产生一种文化的感染力和震撼力,提高消费者对商品品牌形象了解的同时更进一步地认知生产的国度、区域、国度传统文化、企业文化、哲学思考、逻辑推理、审美特征、消费心理等全方位的认知、包装既是产品的营销工具,也是企业的商口,传递着更多、更高的文化信息。设计师的高品位的综合素质,设计出高品质的包装产品也是加快商品行销的关键。
1、价值特征
任何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和习俗,如果不了解民族的文化特征、地域差距,不进行哲学深层思考,不研究人民心理、人类社会学、知识甚少,对文学全然不知、找不准卖点,可想而
知商品就难以畅销,不能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立足。无论是人类文化、世界文化、中华文化都是宏观整体中的文化形态,如何分析文化,认识文化、找到解开不同文化现象的钥匙,找到一种像基因那样的文化建构的控制因素,对文化结构分析既把文化分为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物质文化、制度性文化与精神文化,除了文化体系的不同而外,普遍存在的是同一文化体系中的不同阶层的文化差别,诠释一件有说服力的作品,除了看功能外,更重要的是对其文化意蕴的解读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文化思辩。
从工业革命至后工业革命的精神本体的对话,人类生存的数字化、全球经济一体化使得跨文化交流盛况空前,跨文化交流中的焦点问题是“误读”,所谓“误读”是人们与他种文化接触时,很难摆脱自身的文化的传统思维方式,往往按自己所熟悉的一切来理解别人。人在理解他种文化时首先按自己习惯的思维模式来对之加以选择、切割,解读必将导致“误读”。“误读”是一个既酿成灾难又能激活创造的奇特的认知精灵,它会导致隔膜、离异。然而,人对人文和艺术品的“误读”会激活想象力和灵感,并可能导致创造的驱动器,但如对商品包装“误读”那就会造成很大的麻烦和经济损失,商品要跨国度、跨地域,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对外贸易量的加大,交流频繁,就更需设计师对他国文化特质的了解,无论图形还是文本都要在一定程度上阐释产品品质以及文化背景、材料特质及性能。
中国思想文化自古以来就有着较深厚的人文精神的传统,但它又与西方重视自然科学、高扬自然科学精神不同,中国自古以来重视人自身的精神活动,与人生状态的体验,强调人文精神的贯彻,中国一直讲求着儒学精神,儒、道、释都主张“天人合一”的观念,认为自然与人本来就是不可分离的统一体,世界是与人的本性,与人的生命活动,生存方式休戚相关,相互交融的,更多地追求和体验人与自然契合无间的一种人生境界和精神状态,关心人生、人事、重视内在精神境界。
譬如:先秦道家倾向于以人合天;老子主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庄子更崇尚自然、天性,提供通过“坐忘、心斋”等修养方式来超越与自然的差别;孔子“礼学”主张“克已复礼”,目标是使“天道在人道”中得到完满实现。孟子更主张“自我修养,思成尽心”,达到“知天”、“事天”的目的,中国的人伦成分占优势,具有鲜明伦理化倾向。历史发展至今,人文思想发展面不断完善。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加速走向现代化,对于中国的发展包括文化发展,从长远看是一个伟大的历史进步,市场经济在体制性质而言,对于精神文化的建设也有负面影响,有些追逐高利润、高附加值的现象不断出现,过度包装,用有毒有害材料包装,给社会、人类造成危害,只顾眼前小利,丧失了社会责任心和公共伦理道德,这在某种意义是也是人文精神的失落和危机。
2、审美特征
包装设计需要正确的审美观、美学与人精神的关系是:人文精神是美学之魂,设计是研究人的需求对产品功能需求、对美的需求。美从来不是一个与人无关的物纯客观属性概念,而是时时处处与人紧密相联的,人创造了美,包装设计除功能外,美感也是元素之一,如果包装没给人带来美的享受,那么此商品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人总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来把自己的本质力量在客观现实中实现出来的,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美学是典型的人学,是贯穿着人文精神的学科,但要杜绝在市场经济中美学的泛化,美学泛化不但降低了美学的格调与品位,从根本抽掉了美学的人文精神之魂,使美学只是在“物”的外观上打转转,却忘记了物背后的人、人性、人的本质力量,忘记了人文精神,这实现上是取消了美学本身。
任何一个民族、一个时代,其最高水平与主导倾向总是最集中的体现出该时代美学人文精神的深度与广度,重视实践美学,因为它贯穿着更鲜明、更完整的人文精神,较少片面性、而较多地吸收了其它流派的合理因素。设计美学要超越商业化的功利目的,充分弘扬人文精神,使商品不媚俗。
审美的运用,不应是给感官愉悦,故弄玄虚,让消费者从商品内外中享受到高品质的精神内蕴。马洛斯认为审美活动建立在认识活动达到一定水平的基础上也就是以感性的情感活动形式包含和积淀着理性的认知因素,它不是浅显的形象直观,而需以一定的认识和文化水平为前提。审美是人类历史生成的共同结构中一个必有的较高层次,是人类的一种较高级的普遍需要。是人类的一种普遍的心理特征,是人类共同的情感体验,作为消费者的审美需求要与美的对象相结合。
当代包装设计应找准科学与人文的契合点,从单纯的最基本的功能需求上升至一种深刻的价值观,给消费者一些中国思想文化,使产品和包装一同更好地为人服务,更加体现文化的博大与精深,大设计观应超越表象的、感觉的、经验的、现实的创造活动使使人类的审美意识游离出日常经验的狭隘框限,在高技术信息时代体验到宇宙人生的永恒,将“自由结构论的隐性结构
的实践”更好地与“经验理解的显结构的实践”相结合,创造一个能满足价值观与物质双重需要的环境。
好的红酒产品与好红酒包装是相辅相成、相互辉映的。目前市场上,红酒销售范围开始扩广,地域文化特色在我国酒品包装上也初见端倪。在红酒产品同质化越来越严重的现在,产品包装越具有个性化、地域性、民族性和人性化,产品竞争力越是能够得到提升。



森鼎工艺编写,请注明出处:http://www.gdsending.com